• 中国文化视窗-国内资讯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壮丽70年·坚守初心 奋斗新时代 ——基层文化志愿者群像

浏览量:1.79万次 发布时间:2019-09-24 16:36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
李凤侠:我们为伟大的祖国骄傲!
时间:2019年8月27日
地点:黑龙江省海伦市长荣乡长荣村
志愿者:李凤侠文化大院负责人李凤侠及其演出团队
事件:主题为“我和我的祖国”的红色晚会
演出在自创歌伴舞《你是中国》中拉开帷幕,饱含激情的歌声、慷慨激昂的旋律,让这首3分48秒的歌曲收获了7次热烈的掌声。随后上演的小品《我富了》、诗朗诵《党旗最红》等原创节目,以及蕴含丰富情感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歌曲,更将观众的心凝聚在一起。“当演出变成排山倒海的大合唱,很多观众感动得哭了,我和演员们也哭了。”李凤侠说。演出结束后,与共和国同龄的刘老汉颤抖着紧紧握住演员的手:“歌曲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为伟大的祖国骄傲!”
背景:2002年,黑龙江绥化海伦市海南乡海南村的李凤侠,把村里的10多名文艺人召集在一起,在黑龙江省率先创建了李凤侠文化大院。李凤侠说,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想用实际行动抒发对党和国家的感谢。本着这样的初衷,自文化大院创办起,李凤侠就立下规矩:要用唱响红色主旋律的方式报答祖国。每场晚会的红色节目至少要占60%,很多时候是100%
现在进行时:如今,李凤侠文化大院已达到69人的规模,声乐、舞蹈、小品、戏曲等各门类人才齐全。李凤侠文化大院已为农民开展公益演出2300多场次,观看群众达上百万人,不但走遍了海伦市300多个乡镇村屯,还经常参加省市县乡等不同级别的活动。
李凤侠收入不是很多,但她每年要在文化大院投入3万多元,包括巡演时的服装、道具、交通、伙食等费用。李凤侠说,每当看到台下那么多人使劲鼓掌、那么开心,就特别有激情、特别感动,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她说:“我们要把对党和国家的感情融入节目中, 引领更多人感恩伟大的时代。”
壮丽70年·坚守初心 奋斗新时代  ——基层文化志愿者群像
黄志锋:“孩子王”的“小朋友圈”
时间:2017年至2019年
地点: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
志愿者:黄志锋
事件:一个孩子的神奇转变
汪为鑫的妈妈感到惊讶,为什么儿子这两年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完全变了一个人?从过去不和人说话、成绩徘徊在70分,到现在成为学校的小明星,门门功课90分以上。她经过问询得知,这得益于这个12岁孩子口中的“好朋友”——50岁的黄志锋,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一名圆号骨干专任教师,同时也是福建省艺术扶贫工程文化志愿者。
刚开始,汪为鑫和同学们对黄志锋老师在学校义务开设的的管乐课并没有太大兴趣。但一上课,这位“魔法师”就把吹气用气的方法,用夸张的方式来演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孩子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跟他们一样淘气、还能陪他们谈心玩耍的好朋友。当好朋友说:“我有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们,那就是用自己创造的音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大家便全身心投入到这一重要任务中。2018年,汪为鑫和同学们代表白沙中心小学参加闽侯县校际管乐比赛并荣获第二名。
背景:作为福建省艺术扶贫工程项目,白沙中心小学2009年启动艺术扶贫课程,并根据当时鼓号队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管乐课。当时,管乐课师资极为匮乏,黄志锋恰好从福建省交响乐团调任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于是,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他,从2010起开启了在白沙中心小学的管乐课,每周一节,风雨无阻。10年间,黄志锋为约600名学生开展了专业管乐教学。他和汪为鑫的缘分,则始于2017年。
现在进行时:如今,黄志锋的“小朋友圈”越来越大。随着福建省艺术扶贫工程在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成立艺术扶贫基地,黄志锋的管乐课从2017年起也办进这群特殊的孩子中。此外,由他负责编写的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小学音乐教材,成为基层艺术教学的法宝。谈及艺术人生与家国情怀,黄志锋说,相比党和国家的哺育,自己的回报还远远不够,“唯有干更多实事,报效艺术教育事业”。
壮丽70年·坚守初心 奋斗新时代  ——基层文化志愿者群像
史现忠:用演出扶贫扶志
时间:今年正月初八
地点:河南省洛阳市高村镇东营村村民张元贞、叶沟村村民叶文朝家中
志愿者:史现忠团长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高村农民剧团
事件:两场扶贫励志的演出
场景1.高村镇东营村88岁的低保户张元贞因患中风走不了路,出不了家门。这天,张元贞正在院里手握一根固定绳艰难地练习行走,一辆面包车在他的门前停下。高村农民剧团的演员们下了车,团长史现忠告诉老人,高村农民剧团专门给他送戏来了。演员们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母亲》《万家灯火》等剧团自创的剧目片段,张元贞看着看着哽咽起来:“谢谢大家,谢谢党,对俺太好了。”
场景2.高村镇叶沟村叶文朝的老伴儿崔镯子偏瘫,14年没有下过床。下午,剧团又一次来到叶文朝家。郭小苗和谢华芳带来《万家灯火》片段,动情之处,两位演员边哭边唱。这一幕一下子感动了叶文朝:“过去是有钱有势的地主保长家里才请得起戏,没有想到俺这个贫困户家里也有人送戏来了!”老人拿出柿饼和花生,非得让演员坐下来吃。为了照顾病人,叶文朝和儿子都没有外出打工,平时生活态度消极,一家人过着困苦的生活。演出对叶文朝的人生观有所触动,他决定让儿子外出打工挣钱。“演出确实起到了扶贫扶志的作用。”史现忠说。
背景:史现忠从小喜爱戏曲艺术,他看到村里一些老人爱看戏,却出不了远门,就于2011年组建了高村农民剧团。近两年,随着政府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史现忠和他的剧团深入到宜阳县16个乡镇近300户贫困户家中。史现忠说:“我们演的是村里的事,唱的是党的恩情。只要大家爱看,乡亲们说‘中’,我们就一直演下去。”
现在进行时:高村农民剧团如今共有48个成员,全部来自周边村庄。剧团成功地蹚出了一条基层农民开展文艺创作的公益演出之路。剧团创排的曲剧《古树老宅》、家风教育曲剧《芳草》分获洛阳市和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
壮丽70年·坚守初心 奋斗新时代  ——基层文化志愿者群像
罗夏:“祖国的文化繁荣 发展给了我们舞台”
时间:2019年5月
地点:上海
志愿者:广西群艺大联盟负责人罗夏和联盟志愿者
事件:《打扁担》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
5月30日晚,由广西选送的舞蹈《打扁担》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演绎这支舞蹈的,正是广西群艺大联盟的志愿者们——来自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化志愿艺术团的20多名学生。
5月14日,罗夏和广西幼儿师专的志愿者前往上海,参加第十八届群星奖角逐。在上海,罗夏成了志愿者们的“老师”“保姆”“哥哥”,不仅要安排大家的衣食住行,还得关注他们的排练状态、身体状况,又要对接各方面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群星奖是全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最高奖项,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赛事的志愿者压力巨大。为疏解大家的紧张心情,在比赛前夜,罗夏与领队老师专门安排了一堂心理疏导课。罗夏说,要让演员们以最佳状态登上舞台,不辜负他们一个多月来的辛苦付出。
背景:今年4月,广西群艺馆戏剧曲艺部副主任、广西群艺大联盟总负责人罗夏接到馆里一项重任:在联盟中挑选舞蹈功底扎实的志愿者参与《打扁担》排演,备战第十八届群星奖。罗夏第一时间联系到广西幼儿师专,挑选出20多名学生志愿者,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练习过程中,打伤手、打到眼睛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
现在进行时:广西群艺大联盟自2017年4月在南宁成立,如今已有成员单位350家、各艺术门类的骨干型人才2500多人、实名登记的小小文化志愿者约3万人。文化志愿服务的理念在联盟中得到广泛认可,许多艺术企业把设备、人才投入到联盟的公益活动中。今年,群艺大联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是祖国的文化繁荣发展给了我们施展的舞台。”罗夏说。
壮丽70年·坚守初心 奋斗新时代  ——基层文化志愿者群像
热心“芬姨”
时间:今年中秋节晚上
地点:广东东莞莞城文化广场
志愿者:金韵台艺术团发起人陈丽芬和艺术团团员
事件:外来务工人员的中秋之夜
中秋节,“芬姨”早早来到莞城文化广场,在舞台后面的操控室认真审查金韵台艺术团当晚的节目单。中秋节演出是团队的重大活动,比日常演出更加隆重,节目形式也更为丰富。晚上不到8点,台下已经坐满了各地的来莞务工者,也有一些周边的本地居民和“芬姨”的铁杆粉丝。歌曲、魔术、杂技、相声、小品……新老团员奉献了应时应景的精彩内容,每个节目都收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掀起合唱的浪潮,经久不息。演出结束后,“芬姨”为团员送上月饼和水果,与他们一起欢度佳节。“有芬姨在,我们就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团员们高兴地说。“芬姨”在关心团员们个人和家庭的同时,还特意询问了艺术团国庆专场晚会的安排情况。
背景:“芬姨”叫陈丽芬,今年85岁,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名退休职工。为满足东莞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2006年4月,陈丽芬在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的支持下,组建了金韵台艺术团。从此,每逢周二、周五晚上8点,金韵台艺术团都会在莞城文化广场义务演出。10多年来,一位位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找到了温暖和慰藉,找到了家的感觉。
陈丽芬患上帕金森病后,出行越来越困难,需要借助儿子安装在楼梯上的扶手,才能艰难地回到五楼的家。即便这样,陈丽芬仍然坚持到现场“盯”演出。现在进行时:目前,金韵台艺术团有100多名团员。除了日常演出,艺术团还在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节庆期间举办专场文艺晚会。此外,艺术团多次到周边镇街为外来务工人员演出。这些年,陈丽芬看着小巷子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低矮的房屋变成了高楼大厦,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文化场馆,感慨万分。“现在国家发展这么好,我们要懂得感恩。”她说,“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做下去。”
壮丽70年·坚守初心 奋斗新时代  ——基层文化志愿者群像
网监:张琪   责编:徐芳
版权声明:上述稿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撤稿或其他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