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国内资讯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浏览量:1.88万次 发布时间:2018-11-15 16:06 来源:中国文化视窗 作者:中国文化视窗
为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开阳县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中国农耕文明“24节气”,以“创意市集、集散中心、文化戏剧、活硒康养、美食民宿、中医养生”为主题,以“24集小镇·赶集开阳”项目活动为载体,建立富硒农特产品与市场对接集散中心,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业嘉年华”,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公平共享富美新开阳探索新方法、新路径。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散弱业态”变“优质平台”———开阳县结合实际,着力搭建了产销对接平台、农文旅融合平台、乡村振兴平台,着力将24集小镇打造成农特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集散地。一是搭产销对接平台。随着市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高标化,呼唤着农特产品加快流通。开阳作为贵阳市最大的农村,大量的农特产品需要找到销路,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适时推出“24集小镇·赶集开阳”项目,为农特产品拓宽了销路。同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对进驻的各类产品进行严格把关认证,将这里打造成富硒农特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集散中心,售卖的各种安全、放心、优质农特产品,是广大市民有口皆碑的“菜篮子”。目前,全县共抽检样品355次,检测指标39项,合格率达100%。二是搭农文旅融合平台。以县内富硒农产品为主,贵州各地名优产品为补充,组织各类农产品、小吃、手工艺品、特色美食、非遗文化产品、民宿、知名中医馆等产品入驻集市。结合集镇情况和沿线农旅文产业业态分布特点,将赶集区规范划定为农夫集市、地方美食、板板车摊位、手工艺品展示等区域。三是搭乡村振兴平台。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晰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指明了方向。开阳县以贵阳市第五届农业嘉年华暨第九届旅发大会为契机,以“24集小镇•赶集开阳”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30余万元,对南江集镇及集市的水、电、路、房、寨、讯、停车场、集镇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提升,打造了良好的集市环境,让当地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开阳地处黔中腹地,是黔中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是贵阳通往遵义的“北大门”,拥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喀斯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散文诗之乡”等美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携交通便利之“势”。开阳县南江乡是贵阳市少数民族乡之一,农旅养一体化是驱动南江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贵开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必停站点南江站,让南江乡融入贵阳市半小时经济圈,迈入高铁时代,交通优势日益凸显。贵开二级公路经过南江,贵遵复线十里画廊站距南江很近,贵阳地铁一号线即将开通,为赶集活动提供了交通的便利。二是携美景乡愁之“势”。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是对开阳乡村旅游给予充分肯定和莫大鼓励。南江大峡谷景区、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盐泉小镇、数谷农场、数谷小镇、水上欢乐谷、水东乡舍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的集聚,更为开阳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三是携富硒品牌之“势”。硒是“抗癌之王”“长寿元素”“生命之火”,开阳99.91%土壤富含硒元素,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品含硒量标准,富硒产品覆盖茶叶、粮油、果蔬、肉类等多个品类,享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美誉。近年来,开阳立足硒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绿色硒、生态硒、有机硒”特色产业,建成省级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9个,富硒有机茶叶认证4个,富硒有机水稻认证1个,省著名商标和贵阳市知名商标30多个,产品覆盖茶叶、粮油、肉类、果蔬等,是名副其实的富硒农产品之乡。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静态资产”变“动态资源”。农村富余劳动力、闲置农房、滞销土特产等沉睡资源,只有将其唤醒激活,才能让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最终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一是盘活富余劳动力。集镇距离高铁南江站仅200米左右,看似便利的条件,但由于居住的农户大多是移民过来的,对生活在这里没有特殊感情,找不到家的归属感,因此,大多年轻力壮的都去外地打工谋生,有了钱便搬到城里面住,留在当地的农户增收致富困难。为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开阳县认真统筹规划,推动“24节气•赶集开阳”项目落户当地,充分盘活这里的富余劳动力资源。二是盘活闲置房屋。结合大多房屋被闲置的实际,开阳县引进了XX、XX两家公司,对闲置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并得到了广大农户的热忱支持,大多数农户将房屋以“三变”入股,实行年底分红,预计入股农户每年分红可达XX元以上。同时,利用“三变”改革项目资金,统一制作复古流动型摊位60个,并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将财政资金投入的摊位等资产量化给贫困户,租赁给商贩、企业收取租金,带动贫困户增收。三是盘活滞销土特产。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着力在产业革命和“八要素”上下功夫,引导农副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进入市场,根据商品在市场上的销量情况,采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方式,盘活了大米、食用菌、菜油、蜂蜜、蜂蜜酒、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富硒农特产品和XX等手工艺品,让这些以往销路不畅的商品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开阳县打造“24节气·赶集开阳”,促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要素支撑”变“发展引擎”。赶集活动的成功开展,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交相辉映,农户的积极参与、市民的喜爱青睐,以及水东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驱动——一是农户热忱强“内力”。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打造“24集小镇·赶集开阳”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当地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便是当地农户的支持。项目活动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忱拥护和大力支撑,他们大多自愿将闲置房屋入股项目打造,极少数想自己经营的也愿意由公司统一规划打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切实破除了项目打造的“阻力”,增强了发展的“内力”。二是市民青睐添“活力”。赶集富于生活气息,千百年来深受民众青睐,每逢赶集,整条街道都是满满的人情味,与满目琳琅的商品交相辉映,集市有众多贵州特色小吃,有丰富多彩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在购物的同时,市民们还可以感受浓浓的“乡愁”文化,可以去附近景区旅游,可以享受中医养生,可以观赏传统歌舞表演,来一次富硒康养与中医养生的辉映,感受着田园阡陌与思想心灵的共鸣。几组数据比较能说明问题,平常在高铁南江站下站的人数每天一般不超过20人,赶集天有超过200人坐着高铁来赶集;平时“人迹罕至”的集市,赶集天前来赶集的人数可达XX人。三是水东文化筑聚“合力”。开阳水东文化是唐宋元明时期水东布依族、苗族、仡佬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千余年间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开阳文化名片上闪耀的明珠。水东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水东史前文化、土司文化、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布依文化、苗文化、仡佬文化、民间艺术、傩文化及红色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观价值,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公平共享富美开阳新篇章凝聚起强大合力。
编辑:何建坪  网监:张琪  责编: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