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文化民俗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琼剧——为海南文化迎来春天

浏览量:20.3万次 发布时间:2021-07-26 18:43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作者:
海南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海南文化事业建设,海南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电视电影、美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发展。
1950年9月11日,新华书店海南分店开张。11月1日,海口市人民播音站正式开播。1951年2月,海南戏曲研究会在海口市成立。研究会组织发动艺人开展民主改革,废除班主制,建立新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选举剧团团长。同年,海南文学艺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广大文艺工作者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琼剧——为海南文化迎来春天
琼剧艺术片《红叶题诗》剧照。姜玉蕊由王英蓉饰,翠霞由陆琼玉饰。资料图
琼剧在海南岛植根下来,经过发展创新,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20世纪50——60年代,琼剧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1957年的春天,传统剧目《张文秀》晋京汇演,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和亲切接见。1962年,经大师田汉修改的琼剧《红叶题诗》,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当年首映就轰动了东南亚各国,至今还在海内外具有积极影响。
海南民歌丰富多彩,黎苗族民歌、崖州民歌、儋州山歌调声、临高渔歌哩哩美等,激发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音乐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红色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歌曲,无不来自海南民歌素材提供的音乐灵感。一首首经典歌曲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美妙的歌声与优美的旋律,也唱出海南人民的革命情怀。
海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1950年创作了反映肃清反革命斗争的《斗霸舞》,1951年创作的舞蹈《歌唱胜利年》,表现海南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解放的情景,场面热烈、欢乐,当年参加中南军区文艺观摩会演获得好评。海南工程兵文工团1953年创作的《苗族婚礼舞》,表现海南苗族婚礼的热烈场面,抒写了苗族人民爱美天性、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当年底参加中南军区第二届文艺观摩会演,获一等奖,1954年由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带到国外开展文化交流演出。
20世纪50年代,五指山天边绽放的《五朵红云》,开辟了解放后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舞剧的成功之路。1953年7月,自治区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五指山区体验生活,创作了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黎族舞蹈《三月三》《半边裙子》《草笠舞》《打碗舞》等。崖县民族歌舞团创作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的《鹿回头》等,其他群众舞蹈团也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根据民间舞蹈改编的《盅盘舞》《七枝八宝》、黎族的《送代表》《贺新屋》《黎苗一家亲》等,在全国业余文艺会演中都获得优秀奖。
琼剧——为海南文化迎来春天
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资料图
海南电影的发展也充满一种与时代共进的力量。红色娘子军可谓是一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一经上映就风靡全国,该片还荣获国内第一届百花奖的多个奖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至今仍是中央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琼剧、京剧、交响组曲、长篇小说等多种改编形式相继出现。此外,《南岛风云》《椰林曲》《南海潮》《碧海丹心》《海霞》《南海风云》《西沙儿女》等电影也成为海南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见证。

 

责编:徐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