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国学讲堂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视窗网 > 国学讲堂 >

国学讲堂 |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书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浏览量:1.69万次 发布时间:2024-08-15 17:16 来源: 作者:

《红楼梦》这部流芳百世的巨著,是作家几经修改、几易其稿而成的,小说的命名也经历过五次变化,每一次更名,都是对作品内涵的一次重新诠释与拓展。

红楼梦》第一回就提及了小说书名演变的历史:“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些书名,不仅是作品不同阶段的标志,更是曹雪芹内心世界的折射。从《石头记》中石头“幻形入世”降临人间,到《情僧录》的慈悲之情,再到《风月宝鉴》的风月探讨,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女性群像,每一个名字都深化了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而《红楼梦》这一最终定名,不仅涵盖了书中对名门望族生活的描绘,更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虚妄,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由繁华到梦醒的文学世界。

1.《石头记》:顽石的传记
《石头记》源自小说开篇的神话故事,表示记在石头上的故事。女娲补天遗下的一块石头,怀揣着对人间繁华的向往,一心想要“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它化身通灵宝玉,降临尘世,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最终万境归空,将所见所闻记述成书。这个书名象征着作品的叙事视角——一块经历世事的石头,静静地观察并记录着人世间的一切。同时,《石头记》也与戏曲的取名相关,比如《还魂记》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等。
2.《红楼梦》:人生的幻梦
《红楼梦》这一书名,是对整部作品的概括。“红楼”象征着红尘中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代表贾宝玉前半生在荣国府经历的荣华富贵。而“梦”则暗示了一切的虚幻与无常。正如书中所言,“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最终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红楼梦是红尘中的一个梦,梦醒了就有了红楼梦。
3.《风月宝鉴》:欲望的警示
《风月宝鉴》带有警示的意味。风月宝鉴是一面神奇的镜子,正面映出的是红粉佳人王熙凤,象征着风月之情;反面则是骷髅,象征着欲望的虚幻和危险。贾瑞不听道士之言,偏要照镜子正面,然而风月结局的是骷髅,邪思妄念必然导致灭亡,书名蕴含了对封建社会风月场景的批判。
4.《金陵十二钗》:女性的命运
金陵,即南京,是小说的发生地。十二钗,指书中十二位女子,她们性格、命运和追求的不同,共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如王熙凤的泼辣精明,林黛玉的才华出众,薛宝钗的温婉坚韧,史湘云的豪放聪慧。
5.《情憎录》:情感的超脱
《情僧录》强调了“情”这一主题。女娲补天的顽石入世一游,将所见所闻刻于石头上,后又有空空道人历经此地,将《石头记》又抄录一遍。因和尚是有情之人,因情悟空,改名情僧,《石头记》也更名为《情僧录》。这本书反映了人物情感的执着和超脱。

这五个书名,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我们得以窥见《红楼梦》的冰山一角,而其深藏的内涵和智慧,仍待我们细细品味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