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北京频道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宫廷御点 民俗小食

浏览量:3.85万次 发布时间:2023-08-10 10:35 来源:中国文化视窗 作者:中国文化视窗
御食园的传说
  康熙年间,位于北京城前门的大栅栏商贾云集,许多著名的店铺、酒楼、茶肆、摊贩均聚集于此。在大栅栏的门框胡同深处,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铺,一位魏姓老艺人带着年轻的徒弟专门以制作各色民间特色小吃为营生,由于老人家淳朴厚道,手艺精湛、做工考究,而小徒弟也勤劳好学,因此他们的小吃极受远近四邻的欢迎,其中,尤以糖葫芦、豌豆黄、驴打滚、茯苓饼等食品为最,从朝至夕都可见小铺前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相传有一日,康熙帝微服至大栅栏游玩搜寻民间美食,在人流的带动下,误入魏记小吃作坊,目睹老艺人现场制作糖葫芦和驴打滚等风味小吃,领随臣坐于作坊前一边观看一边品尝,食之赞不绝口,连呼“甜而不腻,清爽怡口,为天下不可多得之美食”,遂兴起,问询老艺人手艺何来。老艺人答曰:“家传之法,因其好食之,故开设此店,常年细思量,不断善其法,使之独善其味”。康熙听后频频点头,言之“匠心该如此”,遂率众离去。数日后,内务府一众突至魏记小吃,宣康熙帝旨“魏公匠心、风味绝佳、朕喜食之,赐御食名”。揭开随行所带匾额,上书康熙墨宝“御食坊”。其后,“魏记”正式更名“御食坊”,消息一经传出,御食坊小吃更是声名鹊起。魏姓老人感于帝恩,更是穷尽其法,不断推研新型口味和品种,并定期贡奉于宫中,荣升为帝王及后宫妃嫔的皇家御点。
  此后,御食坊一直被坊间视为北京小吃最富传奇、最富盛名、最富特色的老字号,在魏姓艺人终年后,一直由其嫡传弟子代代相传,时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御食坊”正式更名为“御食园”,并由老字号商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食品专营企业。时任御食园食品公司董事长的曹振兴先生不仅醉心于传统美食的研究,更立志于“弘扬京都文化、传承绝世佳艺”,坚持魏公“钻研创新、苛求精绝”的匠心精神致力于御食园新的振兴。
  果脯典故
  北京的果脯蜜饯制作来源于皇宫御膳房。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后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北京所产的果脯称为京式果脯,是北京特产,中外闻名。我国用蜂蜜腌制水果、蔬菜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就见诸文字记载,到三国时期已有莲子、藕片、冬瓜条等蜜饯。唐代宫廷为了贮存入贡水果,采用蜂蜜泡浸,开始有“蜜煎”之称。宋代蔗糖生产多起来,增添了糖渍橘饼、甜姜等。为了区别,用蜜做的叫蜜饯,用糖做的叫果脯。
  北京民间制作的果脯,相传始于明末皇宫御膳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相传,具有选料精、加工细、工艺水平高、色美、味正、柔软爽口的特点,而且保留了原有果品所含有的营养成分。1913年前门聚顺和的制品,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从此,北京的蜜饯、果脯,蜚声中外,成为一项传统的出口商品。
  特色食品
  御食园牌冰糖葫芦、北京果脯、茯苓夹饼、怀柔甘栗、驴打滚、小甘薯、京八件等20种产品被中华烹饪学会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