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文史长廊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汶川茶马古道与西南贸易 (三)经济走廊与边茶贸易

浏览量:7.02万次 发布时间:2018-11-27 15:24 来源: 作者:
茶马古道的挑夫
克枯古栈道
■陈康 罗进勇
冉駹驿道,即都江堰——松潘茶马古道,历代王朝都十分注重古道的畅通。并设置不少驿站。凡持有玺书(公文)驿卷及藏区土司文贴的僧侣、官员,都可在西北藏区和西南内地之间乘驿往来。明朝年间,各地对驿站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并将原来纯属经济互补的“茶马互市”提升到政治的高度,作为治理藏区的一种政治手段。清代乾隆年间,“茶马互市”制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与茶马互市有相同意义,但贸易范围更加广泛、基本形式有较大变化的“边茶贸易”制度。
冉駹古道既是一条经济走廊,也是一条文化走廊。不仅带动了人、财、物资、信息、文化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在经济上形成互通有无、互为依存的循环商贸链。西南内地的茶、烟叶和生产、生活物资,如布匹、丝绸、瓷器、铜、铁器具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北草地;藏羌地区的土特产品,如药材、马匹、皮货、金银及饰品等物品大量销往内地,有力地促进了冉駹古道西北、西南和沿线商贸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茶马互市起源于初唐时期,其主要贸易形式是以唐茶易蕃马。互市的场所多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如西南成都的骡马市、灌县(今都江堰)的西街等都很有名。在互市还没有形成制度之前,为确保茶马贸易的正常发展,宋朝采取在管理上设置专门机构,如卖茶司、买马司、茶马司、盐茶司、都大茶马司和在制度上实行官茶叶专卖的权茶制等措施,因而致使冉駹古道上的松(松潘)、茂(茂县)、威(汶川)、灌(都江堰市)茶马互市贸易十分兴盛。
在西南地区,除了成都的骡马市贸易鼎盛外,就要数灌县(今都江堰)的西街了。西街上酒楼、茶肆、烟馆、旅店、杂货铺,可说是一家紧挨一家。大街上汉人、藏人、羌人、回人,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马蹄嗒嗒,骡铃叮当,骡帮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西街上专营盐、茶、药材、皮货之类的商号鳞次栉比。出山的商队、马帮在这里进行山货交易,销售皮货;药材主要有甘松、甘草、虫草、羌活、鹿角,有时也销些麝香、贝母、鸦片烟等。进山的商队、马帮在此采购布匹、盐、茶、烟叶清油、铜、锡器皿等百货。
据说在这里,三块茶能换100斤羊毛,半斤盐可换一张牛皮,其利润之大,令今天的商人无法想象。街上的人听着叮叮当当的铜铃声和挑夫背足沉重的脚步声,看着商贩们脸上精明的笑意,便知道他们着实赚了一把,同时又在盘算着下一笔进帐。然后,吆五喝六地朝酒馆饭店而去,足见此地贸易之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