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影像中国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视窗网 > 影像中国 >

郑振铎——奔走四十载,难忘是乡音

浏览量:9.23万次 发布时间:2021-08-06 10:05 来源:中国文化视窗 作者:中国文化视窗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在文物捐献、抢救等方面,为中国文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两所所长。上任后不久,即将他生平所藏近700件汉、魏、隋、唐、两宋的陶俑等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入藏故宫博物院。1954年,他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仍分管文博事业。1958年10月17日,他奉命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因飞机爆炸壮烈殉职。他去世后,其家属遵其遗愿,将他的近十万册珍贵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并在北京图书馆设专藏。
IMG_263
《中国俗文学史》书影
从小饮着瓯江水长大的郑振铎虽在外奔走四十余载,可是却从未忘记温州乡音。郑振铎的长子郑尔康回忆道:「不论是在上海还是北京,家里时有温州人来访。父亲与他们总是用温州话交谈。在我的印象中,复旦大学教授周予同先生时常来我家。」陈步桂在《郑振铎先生在温州》一文回忆起自己在上海遇见郑振铎的经历:「过上海时由在上海中国银行工作的五叔闳聪(字松涛)带去拜见振铎先生。振铎先生与我五叔接谈时还能讲点温州话,他很关心地问候温州的老友,并把自己新出版的著作《中国文学史大纲》交我五叔寄给先父。」除了熟说温州话,郑振铎也有着一个温州胃。经常和友人,吃着温州菜,喝着杨梅酒,叙说着家乡事,他们的情谊像瓯江水,奔流不息,激起浪花朵朵。IMG_264 温州郑振铎纪念馆外景
郑振铎在温州度过人生最初的二十年,后来,这二十年里的许多记忆幻化成了他笔下的文字,如小说《五老爹》《家庭的故事》,散文《宴之趣》《记黄小泉先生》等,都是这二十年里的往事。“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是郑振铎先生远离祖国心中泛起乡愁时写下的传诵至今的经典文句。瓯江潮涌,浪涛依旧,斯人已逝,怀念永远。(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网监:张琪   责编: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