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文旅海南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著名作家、学者在文昌十八行村遇见“九牧堂”

浏览量:0.69万次 发布时间:2021-07-01 17:14 来源:南海网 作者:吴岳文 林鸿羽
5月12日早上,太阳从文昌清澜港椰林中升起,听说要去素有“小上海”之称的会文镇十八行村走访,著名作家周大新和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对这个奇特的村名产生了浓厚兴趣,得知该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他们更是迫不及待。十八行村村口有个同心广场,凤凰花开正艳。当了40年村支书的老党员林运椿早早在这里等候。“我们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先是从福建迁来,全村几百人都姓林,同一个祖宗,古时就出过2个进士、5个举人、9个秀才。”林运椿黝黑的脸庞露出自豪的笑容。
著名作家、学者在文昌十八行村遇见“九牧堂”
村里民居
著名作家、学者在文昌十八行村遇见“九牧堂”
同心广场
“从一个大家庭变成了一个大家族,这样好啊。你们村人才多,也保留了不少古董。”树才握着林运椿的手说道。清初,曾在江西高安县任知县的林运鑫宅前至今还存有上马石、石制马槽和石制金鱼花池,树才和周大新不禁轻轻抚摸,若有所思,似乎在遥想当年该村红翎相映的盛况。十八行村是海南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村庄呈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村名由此得来。每行院落中住着六七户人家。林运椿介绍,村里的房子不像别的地方以辈分、年龄长幼分高低建造,而是平行而筑,每行纵向中轴对齐,寓意“兄弟同心,邻里不欺”。村子安静而深邃。两位作家踏上由青石板铺成的台阶,步履轻缓。
著名作家、学者在文昌十八行村遇见“九牧堂”
作家参观九牧堂
“我去过很多地方,像十八行村这样的村庄在海南乃至全国都很罕见,十八行小巷曲径通幽,使宅子相互分开保持独立,却又阡陌相连,来到院子里,才发现别有洞天:屹立400多年的古宅九牧堂、嗣济堂,青砖黛瓦,风采依旧,房梁屋脊雕龙画凤,小院花木丛生,别有一番滋味。”周大新说,走在这座古村,不自觉得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村里最古老的一栋“九牧堂”古宅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文昌市重点保护文物。房梁、主体结构至今仍然保持着原貌,就连门板、梁架木构件、公阁等处都有精美雕刻。林运椿说,“九牧堂”的来源极具特色,这要从“九牧林家”的一段辉煌历史说起。相传,唐代年间,迁居福建的林姓始祖林禄的十六世孙林披,他生有9个儿子,后来都进士及第,并都做了州刺史,门庭显赫,由于州刺史被称为州牧或牧守,兄弟9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后来,“九牧”被作为林姓人的一种荣贵无比的标志而世代流传。
林运椿介绍,十八行村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在清代出了不少官员,近代在海外的华侨也不少,如今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也多,考上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也多。
村里有几座民宅,大堂正门上方高挂写有“九牧堂”三字的牌匾,林运椿透露,这个牌匾可不能乱挂,只有出了大人才或有所建功的人家才能挂。“我们村注重礼仪,按传统,新婚夫妇次年春节要在父母陪同下到各户村民家拜年祝福。”
“十八行村的选址考究,民居均坐南朝北,排列井然,显示了祖辈的智慧。这个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兄弟同心、邻里平等’,遵循礼和义,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我看到在村子的中间,一些古老的屋子已坍塌,只留下残存遗迹。这个村除了建筑特别,还有着独特厚重的文化,这些珍贵的农村遗产,希望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树才感触良深。
临近中午,烈日当空,要离开十八行村时,周大新和树才游意未尽,依依不舍。